摘要
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在可穿戴設備、生物成像、自動控制等領域發(fā)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而商用短波紅外探測器由于制備溫度高、材料性能剛性等問題,難以實現(xiàn)柔性化。華中科技大學的唐江教授和陳超教授團隊在 Nano Letters 期刊發(fā)表最新研究成果,開發(fā)了一種高性能柔性 Te0.7Se0.3 光電探測器,該探測器受益于碲-硒合金的一維晶體結構和小彈性模量。該柔性光電探測器在室溫下表現(xiàn)出 365 至 1650 nm 的寬光譜響應、6 μs 的快速響應時間、76 dB 的寬線性動態(tài)范圍和 4.8 × 1010 Jones 的比探測率。在 3 mm 小曲率半徑彎曲后,柔性探測器的響應度仍保持其初始值的 93%?;趦?yōu)化的柔性探測器,研究人員展示了其在短波紅外成像中的應用,突出了 Te0.7Se0.3 光電探測器在柔性電子領域的巨大潛力。
本研究推薦使用設備
LQ-100X-PL 光致發(fā)光與發(fā)光量子產(chǎn)率測試系統(tǒng)
PD-QE_新型光電傳感器特性分析儀
研究背景與核心概念
短波紅外 (SWIR) 光是指波長在 1-3 微米范圍內(nèi)的電磁波,它具有許多的特性,例如穿透能力強、對生物組織散射低、對人眼安全等,因此在夜視、生物成像、食品安全檢測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、光通信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。近年來,隨著柔性電子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,它能夠適應各種曲面和形狀,為可穿戴設備、植入式醫(yī)療器械、柔性顯示屏等新興應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決方案。
目前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:
1. 二維材料基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: 石墨烯、黑磷、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二維材料因其優(yōu)異的光電性能和機械柔韌性,成為制備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的理想材料。然而,二維材料的制備成本較高,且器件性能受制于材料的本征缺陷和接觸電阻等問題。
2. 有機半導體基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: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可溶液加工、成本低廉、可大面積制備等優(yōu)點,但其載流子遷移率和光吸收能力通常較低,限制了器件的性能。
3. 量子點基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: 膠體量子點 (CQD) 具有可調的帶隙、高吸收系數(shù)和溶液可加工性等優(yōu)勢,近年來在柔性短波紅外探測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。然而,CQD 探測器通常需要復雜的配體交換和鈍化處理,以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穩(wěn)定性。
4. 傳統(tǒng)半導體材料的柔性化: 一些研究嘗試將傳統(tǒng)的短波紅外探測器材料,例如 InGaAs、HgCdTe 等,轉移到柔性基底上,以實現(xiàn)器件的柔性化。然而,這些方法通常需要復雜的工藝步驟,且難以保證器件的可靠性和穩(wěn)定性。
現(xiàn)有的研究已經(jīng)取得了一些突破,例如:
l 高性能二維材料探測器: 研究人員通過優(yōu)化材料制備工藝和器件結構設計,制備出了基于二維材料的高性能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,其性能已接近甚至超過了傳統(tǒng)剛性探測器。
l 高靈敏度有機探測器: 通過分子設計和器件結構優(yōu)化,研究人員成功制備出了高靈敏度的有機短波紅外探測器,并展示了其在生物成像等領域的應用潛力。
l 大面積 CQD 探測器陣列: 研究人員利用印刷技術制備了大面積 CQD 探測器陣列,并將其集成到柔性基底上,實現(xiàn)了高分辨率的短波紅外成像。
研究方法與主要發(fā)現(xiàn)
該研究團隊選擇碲 (Te) 和硒 (Se) 合金作為探測器材料,因為 Te-Se 合金具有一維晶體結構和較小的彈性模量,使其在彎曲時不易斷裂。他們采用熱蒸發(fā)法制備了 Te0.7Se0.3 薄膜,并通過改變退火溫度優(yōu)化薄膜的結晶性和載流子濃度。
為了表征 Te0.7Se0.3 薄膜的性能,研究人員使用了掃描電子顯微鏡 (SEM)、X 射線衍射 (XRD)、霍爾效應測量系統(tǒng)等多種手段。隨后,他們制備了基于 Te0.7Se0.3 薄膜的柔性光電探測器,并對其光譜響應、響應時間、線性動態(tài)范圍、比探測率和彎曲穩(wěn)定性等性能進行了測試。
研究結果與討論
研究結果表明,退火溫度對 Te0.7Se0.3 薄膜的結晶性和載流子濃度有顯著影響。通過優(yōu)化退火溫度,可以獲得具有最佳性能的 Te0.7Se0.3 薄膜。
制備的柔性 Te0.7Se0.3 光電探測器表現(xiàn)出以下優(yōu)異性能:
寬光譜響應: 響應范圍從 365 nm 擴展到 1650 nm,覆蓋了紫外、可見光和短波紅外波段。
快速響應時間: 響應時間僅為 6 μs,可以滿足快速成像的需求。
寬線性動態(tài)范圍: 線性動態(tài)范圍達到 76 dB,可以探測不同強度的光信號。
高比探測率: 室溫下比探測率達到 4.8 × 1010 Jones,具有高靈敏度。
優(yōu)異的彎曲穩(wěn)定性: 在 3 mm 小曲率半徑彎曲后,探測器的響應度仍保持其初始值的 93%,證明了其良好的柔韌性。
研究人員進一步展示了 Te0.7Se0.3 柔性光電探測器在短波紅外成像中的應用。他們將探測器集成到一個柔性電路板上,并成功地捕捉到了紅外圖像,證明了其在柔性電子領域的巨大潛力。
結論與展望
該研究開發(fā)的 Te0.7Se0.3 柔性光電探測器具有寬光譜響應、快速響應時間、寬線性動態(tài)范圍、高比探測率和優(yōu)異的彎曲穩(wěn)定性等優(yōu)點,在可穿戴設備、生物成像、自動控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。
現(xiàn)有的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仍面臨著一些挑戰(zhàn),例如:
l 性能與穩(wěn)定性之間的平衡: 提高器件性能的同時,如何保證其在彎曲、拉伸等機械變形下的長期穩(wěn)定性,仍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。
l 制備工藝的復雜性和成本: 現(xiàn)有的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制備工藝相對復雜,成本較高,限制了其大規(guī)模應用。
l 材料和器件結構的創(chuàng)新: 需要開發(fā)新的材料和器件結構,以進一步提高柔性短波紅外探測器的性能和應用范圍。
未來,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 Te0.7Se0.3 柔性光電探測器的性能:
l 優(yōu)化薄膜制備工藝: 探索新的薄膜制備方法,例如化學氣相沉積法,以提高薄膜的結晶性和均勻性。
l 鈍化界面缺陷: 采用界面鈍化技術,例如引入鈍化層或表面改性,以減少界面缺陷,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穩(wěn)定性。
l 開發(fā)集成技術: 將 Te0.7Se0.3 柔性光電探測器與其他柔性電子器件集成,開發(fā)新型的柔性電子系統(tǒng)。
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,Te0.7Se0.3 柔性光電探測器的性能將會進一步提升,并最終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化應用,為柔性電子領域的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
本文參數(shù)圖:
Fig. 6_ (a) 柔性 Te0.7Se0.3 光電二極管的暗電流密度-電壓 (J-V) 曲線和 (b) 1300 納米波長的外部量子效率 (EQE) 隨退火溫度的變化而變化。
Fig.S9_展示了材料在不同條件下的電學性能和穩(wěn)定性測試結果。
(a) 部分: 電流密度-電壓曲線,展示了該設備在空氣中存放不同時間(1天和2個月)后的性能。
(b) 部分: 歸一化響應隨時間變化的曲線,顯示了設備在空氣中存放時性能的穩(wěn)定性。
(c) 部分: 兩張圖片,分別展示了設備在水中和水外的實物圖。
(d) 部分: 電流密度-電壓曲線,展示了設備在水中浸泡不同時間(0小時、8小時、24小時)后的性能。
(e) 部分: 歸一化響應隨時間變化的曲線,顯示了設備在水中浸泡時性能的穩(wěn)定性。
(f) 部分: 一張圖片,顯示了設備在水滴下的接觸角,這通常用來表征材料的親水性或疏水性。
從這些數(shù)據(jù)可以看出,該設備或材料在空氣和水中的長期穩(wěn)定性,以及其電學性能如何隨環(huán)境條件和時間變化,對于評估設備的實用性和耐用性至關重要。
原文出處: Nano Lett. 2024
推薦設備_
1. PD-QE_新型光電傳感器特性分析儀
l 偏置電壓也可由 20 V 到 1000 V。同時,可測量高分辨率的光電流,分辨率最高可達 10-16 A。
l 波長擴充可達 1800 nm。
l 可選配軟件升級控制 Kiethley 4200 SMU。
l 應用-
有機光傳感器 (OPD, Organic Photodiode)、鈣鈦礦光傳感器 (PPD, Perovskite Photodiode)、量子點光傳感器 (QDPD, Quantum Dots Photodiode)、新型材料光傳感器。
2. LQ-100X-PL 光致發(fā)光與發(fā)光量子產(chǎn)率測試系統(tǒng)
具有以下特色優(yōu)勢:
l 以緊湊的設計,尺寸大小 502.4mm(L) x 322.5mm(W) x 352mm(H),搭配 4 吋外徑 PTFE 材質的積分球,并且整合 NIST 追溯的校準,讓手套箱整合 PL 與 PLQY 成為可能。
l 利用先進的儀表控制程序,可以進行原位時間 PL 光譜解析,并且可產(chǎn)生 2D 與 3D 圖表,說明用戶可以更快地表征材料在原位時間的變化。
系統(tǒng)光學設計可容易的做紅外擴展,波長由1000 nm 至 1700 nm。粉末、溶液、薄膜樣品都可兼容測試。